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09章右手一送一送 (第1/2页)
第1309章 右手一送一送 其实这个揭秘的方式不算多么高明,但观众吃这套,他们担心的就是直到电影最后王权也不给出凶手是谁的线索。现在惊叹之余也松了一口气,总算这还是一部有头有尾的电影。 至于凶手在电影里没被抓到,没关系,因为权导拍电影的时候已经把人揪出来了,这部电影完成了难以想象的历史使命。和国内公映版一样。 电影最后有一句话,关于凶手已经被抓,而且关于凶手的镜头,王权也从试镜的监控里剪了一小段出来,全场再次沸腾! ***香烟确实是很多电影里塑造人物的必要道具,哪怕是耍帅也很有性价比,张颂纹长得也就中人之姿,但最后反手抽烟这一下,老好人的伪装立即卸去,眼神里都是嗜血迷离的情绪。 这一刻,是电影的终结,也是他的高光,随后现场响起了持续不衰的掌声,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才渐渐熄火。还要感谢现场足有三分之一的华人观众,因为有中文原声加上字幕,故事看的非常明白,只觉得牛逼到了极致。 在他们的带动下,掌声才能做到络绎不绝,最卖力的当属刘亦菲了,她在地平线单元看了这么多天的文艺片,没有一个能跟《他是谁》相比的。 就说蔡明亮的《那日下午》吧,同样是实验性质的电影,那个就看得很难受,电影结束观众起码走了一半。 国外观众哪怕对《他是谁》理解上有困难,但光影的魅力,镜头的设计是共通的,都能get到,也认可这是一部好电影,就是最后的字幕有点扫兴,这种有魅力的杀人狂魔就该笑到最后啊…干嘛告诉我们他被抓了呢。 除了最后的真实案情通报,整部电影完全就是一部典型的影展型影片。何谓影展型电影,就是没指望票房赚钱的电影,不取悦观众的电影,是作者电影。现场有部分影评人是看过之前那部《寄生虫》的。 《寄生虫》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的电影,虽然画面和构图非常妙,但难免显得商业而匠气。《他是谁》则肆意随性,将光影艺术玩弄于股掌之中,哪怕理解上有困难,但更对这些小众影评人的胃口。 许情没看过《寄生虫》,但看过《他是谁》后,王权在她心中的评奖已经上升到“艺术家”这个层面了。年仅三十岁的艺术家,太了不起了,如果自己再年轻二十岁肯定扑上去了! 当天,国内外就已经能看到《他是谁》首映新闻,以及关于《他是谁》的部分影评了。“我完全没想到《他是谁》竟然是这样一种电影,不愧是权导,我给五星!” “垃圾,观影体验很差,一星。”“神作,比《寄生虫》还厉害,满分五星,我想给六星!” “这片子很难评,我给三星。”“说个前提,我很不喜欢王权那些商业片,看我历史打分就知道,盗梦空间最高了,也才四星,但《他是谁》真的可以打五星,以后我肯定要买碟反复看!” “感觉权导是故意为了冲奖的,祝你成功吧,但我不太喜欢,还是喜欢我熟悉的那个权导,三星鼓励一下。” “有些人看的是故事。但这部电影我看的是光影的运用,当银幕上的光反射到几个主演脸上的时候,银幕故事和演员完成了对话,太特娘艺术了,推荐给所有学电影的人,五星,五星!”一天之内,豆瓣上新增了一百多个长评短评。 长评基本都是四五星,短评也是四五星居多,但也有少数人打一星,有些媒体故意拿那些一星用户说事,营造了一种《他是谁》口碑两极分化的景象,毕竟现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