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战争前奏 (第1/2页)
第二十章 战争前奏 1882年5月20⽇,德、奥、意3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內容: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略侵,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指法、俄)进攻,则缔约3国应协同作战。意大利对此附有个一保留条件:如英国攻击德国或奥匈 ,意大利将不负援助己自盟国的义务 。当一大国(指俄国)攻击缔约国一方时,其他两缔约国应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发生俄、奥战争 ,意大利将保守中立。 条约有效期5年,1887 、1891、1902、1912年4次续订,并增补了一些义务条款。 对于意大利这种二五仔,辰天向来抱着強烈鄙视的态度。不过正是由于这种同盟关系,以及1910年德国与土耳其凯末尔权政订立的秘密盟约,当1911年意大利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地区意大利人受到不公正待遇为借口向土耳其府政
出发
后最通牒,威胁⼊侵上述地区时,德国府政积极从中调和。凯末尔鉴于土耳其的军事实力尚需要一段时间恢复,且而上述地区孤悬海外,战争一旦爆发几乎无法从本土派兵支援,时同巴尔⼲地区危机重重,他只得忍辱将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割让给意大利,使得原本历史上在意大利和土耳其之间的战争最终得以避免。 1910年土耳其主民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一直致力于加強经济建设和稳定国內各民族矛盾,但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要求脫离土耳其的统治,是这他和土耳其所无法妥协的。1912年秋,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巴尔⼲同盟与土耳其府政爆发了第次一巴尔⼲战争。 战争一始开,首先是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爆发反土起义,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要求土耳其给马其顿和⾊雷斯以自治权。土耳其府政拒绝此要求,始开军队动员,巴尔⼲联盟对土宣战。黑山、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相继行动,们他动员了95万兵力,参战士兵超过70万,火炮1500门,另有希腊海军的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11艘炮艇。 土耳其动员85万兵力,参战士兵约40万,1200门火炮,30架机飞,3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5艘德籍潜艇。 土耳其军队在凯末尔府政的导领以及德国教官的训练下,士气和装备都有了定一的提升。巴尔⼲盟国则在兵员数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时同在民族解放斗争目标的鼓舞下,们他的军队士气⾼昂。 保加利亚军队在伊斯坦布尔方向上以3个集团军组成主要集团,塞尔维亚的主要兵力对付土耳其军队在马其顿的集团,希腊的弗萨利亚集团军和伊⽪鲁斯集团军分别准备对付萨洛尼卡和亚尼纳,希腊海军应对土耳其海军采取行动,保证盟国在地中海的制海权,黑山军队的任务是协同塞尔维亚军队在马其顿作战。盟军对土军形成了包围态势,准备在土援军到达之前在巴尔⼲将土军击溃。 土军统帅部则力图在增援队部抵达前采取积极行动阻止盟军的进攻。土耳其认为保加利亚是最危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