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他乡故知 (第1/3页)
第十六章 他乡故知 1936年12月12⽇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和西北军总司令杨虎城了为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国策,停止內战,一致抗⽇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扣押了蒋介石。 1936年12月23⽇,双方在张学良公馆西楼二层始开正式谈判,由宋子文代表国民府政、由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代表西安方面出席谈判会。西安方面再次提出六条主张:一、停战,撤兵至潼关外;二、改组南京府政,排逐亲⽇派,加⼊抗⽇分子;三、释放政治犯,保障主民权利;四、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五、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六、与同情抗⽇家国合作。 1936年12月24⽇,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內战,联合抗⽇的主张。12月26⽇,蒋介石后最获得释放回到南京。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內攘外”政策,迫使国民府政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爆发后,国全各地风起云涌,各界人士纷纷走上街头,強烈要求府政枪口一致对外,抗⽇的热情如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1937年7月7⽇夜,⽇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县城搜查,遭到国中守军第二十九军严辞拒绝。⽇军遂向国中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二十九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自此,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七七事变”是⽇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始开,也是华中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937年12月13⽇,⽇军攻占南京,随即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杀屠”曾经的六朝古都瞬间沦为人间地狱,三十万手无寸铁的百姓横遭杀戮,皑皑⽩骨堆成山,汩汩鲜⾎汇成河,満目疮痍,触目惊心。 ⽇军了为迅速实现灭亡国中的略侵计划,连贯南北场战,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徐州东临大海、北接青兖,南迫淮扬,自上古三代起便有风云汇聚气象,因而徐州自古就是兵家相争之地,在南方军事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之锁的一把钥匙;而在北方军事家眼里,夺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 正为因徐州会战意义非凡,以所,央中决定由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总司令。 按原定作战方案,徐州以北保卫战,由山东主席韩复榘指挥,岂知韩复榘面对⽇本人怂了,还想保存己自的实力。 1937年12月23⽇,⽇军一部攻陷归仁镇后,韩复榘未战而走,造成了严重后果。27⽇,济南失守,⽇军由博山、莱芜进攻泰安。1938年1月1⽇,泰安落⼊⽇军矶⾕师团之手。 韩复榘连连丧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使⽇军得以沿线长驱直⼊,给徐州会战投下阴影。李宗仁屡屡致电韩复榘夺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