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霓裳三下 (第1/2页)
第二章 霓裳 (三 下) 第二章 霓裳 (三 下) 采访使全称为采访处置使,初设于开元二十二年,负责监督地方员官、纠正刑狱。始开时并沒有领兵之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采访使的权力越來越大,员官们对这个位置的争夺也越來越剧烈。在多很军镇,往往节度使会用尽各种手段,亲自兼任采访使一职。如安禄山,早在天宝九年,就通过贿赂李林甫以重金,兼领了河北采访使。 之后其他各镇节度纷纷派人⼊京活动,李林甫不好厚此薄彼,就睁只一眼闭只一眼,让几大节镇都兼了采访处置使,导致这个职位彻底名存实亡。待到了渔阳笳鼓声起,朝廷才猛然醒悟到,是中枢失去对边镇百官监察之权,才导致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的势力一路坐大。故而,下旨重新将采访使一职从节度使手中剖离出來,归为央中直属。 前后经历了这番波折,如今的采访使之职,经已与当年初设时截然不同。非但有权监察地方官吏,越过节度使,直接向央中递送奏折。还以可根据地方上的实际防务情况,招募青壮进行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这个职位级别不算太⾼,权力却常非实在,及其适合王洵这种深得皇帝宠信的后起之秀。群臣们本來还得觉封赏过重,但看到御案后那张充斥着病态晕红的面孔,忍了忍,纷纷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杨国忠暗自得意,偷偷地向自家党羽使了个眼⾊。立即,朝堂上阿谀奉承之词大盛,员官们以御史郑昂为首,纷纷开口赞叹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处事公道得当。 李隆基里心很是受用,挥了挥手,常非大方地放权,“至于其他几人的官职,你等下去拟个章程吧。越是值此艰难时刻,也要厚待肯为国出力者,莫寒了将士们的心!” “陛下圣明!” “陛下⾼瞻远瞩!” 四下里又响起了一片颂扬之声。特别是杨国忠一系的员官,个个挺胸抬头,扬眉吐气。两相对照,太子李亨以及平素跟他走得近的几位员官,脸上的表情便有些尴尬了。杨国忠一大早上突然把西域战事情况提出來,肯定暗蔵着么什不良居心。大伙即便一时瞧不破,至少也应该本着“凡对手赞成的事情,我方必要阻挠”的态度运作,才不至于令局面越來越被动。 可皇帝陛下难得⾼兴一回,们他实在不该也不敢怫了圣意。正急得百爪挠心之际,又听中书舍人宋昱朗声奏道:“陛下厚待之恩,臣与臣弟纵粉⾝碎骨,也难以回报其中万一。眼下渔阳贼势头猖狂,臣愿意为臣弟请缨,调往河南场战,与各路反贼一决雌雄。” “微臣亦愿意保举臣弟,去河南场战为国杀贼!”宇文德紧随宋昱⾝后,向皇帝陛下大表忠心。 “嗯…”李隆基微笑着沉昑,目光中流露出几分嘉许。自打封常清连战皆北的消息传回长安之后,些那平素里飞扬跋扈的将领们装病的装病,告老的告老,个个畏敌如虎。即便是哥舒翰这种百战之⾝,在奉命去组织潼关防线时,也是形容枯槁,佛仿随时都会病死的模样。这令大唐天子李隆基很失望,得觉
己自平素非但信任错了人,且而连识别贤愚的眼光也沒有了。唯独今天,事实再度证明,他是还当年那个见识⾼远,目光独到的李三郞! 见李隆基心意松动,杨国忠决定趁热打铁,“陛下,微臣窃为以,河南各地承平⽇久。不但缺乏耐战之兵,亦缺乏堪战之将。以所⽇前才被贼人侥幸得了先手!若是能从西域调些少壮将领去过,非但以可充实⾼、封两为将军麾下的力量,且而能借助们他的大胜之威,激励我军士气。” “右相之言极是!臣附议。” “臣亦为以右相之言极有道理!” 几名平素就跟杨国忠眉來眼去的员官,纷纷开口帮腔,认为杨国忠分析得恰如其分。 其他各派系员官
然虽不喜欢杨国忠的为人与做派,里心却也明⽩,封常清等人之以所在河南前线被安禄山打得溃不成军,除了士卒皆为临时招募之外,其中个一很大原因便是,封常清的左膀右臂此刻都留在安西准备对付大食人,导致他猛虎难敌群狼。此因谁也不便开口反对,低下头,静静地等着皇帝陛下的决定。 见事态再发展下去,杨国忠一伙就要如愿以偿,太子李亨终于按捺不住。轻轻咳嗽了一声,缓步出列,“儿臣为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