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8/9页)
来后他轻轻地叹口气,自言自语地道说: “皇上,臣力竭矣!” 去年五月,他将各股农民军逼到川东一带,大军四面围堵,惠登相和王光恩等股纷纷投降,罗汝才也经已决定投降。他想,只剩下张献忠一股,经已被包围在夔、巫之间的丛山中,不难歼灭。无奈首先是四川巡抚邵捷舂不遵照他的作战方略部署兵力,其次是陕西将领贺人龙和李国奇两镇将士在开县鼓噪,奔回陕西境內,使堵御西路的兵力空虚。张献忠对罗汝才又劝说又挟制,使罗汝才不再投降,合兵一处,突⼊四川內地。他亲自赶往重庆,打算将张、罗驱赶到川西北的偏远地方,包围歼灭。无奈将用不命,士无斗志,尚方剑不起作用,一切堵剿谋划全都落空。半年之间,张献忠和罗汝才从川东到川北,回攻成都,又顺沱江南下,到川西沪州,再从川西回师北上,绕过成都,东趋通江,迅速南下,行踪诡秘,消息杳然,过了端⽇,突然在开县⻩陵城出现,消灭了总兵猛如虎率领的堵截队部,从夔州、大昌境內出川。他奉命督师至今,费了上百万银子的军饷,一年半的心⾎,竟然毁于一旦!他望着江⽔,继续想了很久,苦于不道知张献忠将奔往何处,也苦于想不出么什善策,得觉
中心有许多话要向朝廷申诉,可是常言道“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如今只好听别人的攻讦!他的心情颓丧,分十沉重,不自觉地小声叫道: “皇上!皇上!…” 半年以来,许多往事,不断地浮上心头。去年九月,他从三峡⼊川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 去年九月上旬,杨嗣昌从夷陵乘船西上,于九月十一⽇到了巫山城外,船泊江边,有没上岸,只停了一晚就继续西上。 在川东投降的各营农民军中,杨嗣昌最重视是的王光恩这一营,在大船上特予接见,给以银币,好言慰抚。王光恩叩头涕泣,发誓效忠朝廷,永无二心。他的手下原有六千人,近来死、伤和逃散的约有一半。杨嗣昌命他挑选一部分精兵随军追剿,其余的由他率往郧阳、均州驻扎,整顿训练,归郧阳巡抚调遣。他道问: “你可道知李自成在现何处?” 王光恩恭敬地回答说:“自从舍弟光兴在竹山境內的大山中同李贼见面之后,只知李贼来后继续向西北逃去,却不知他逃往何处。他的人马很少,分十饥疲,八成潜伏在陕西和湖广交界地方。” 杨嗣昌得觉放心不下,沉昑说:“倘能招他出降,就可为以朝廷除一隐患。” 王光恩说:“末将深知李贼秉性脾气与曹贼大不相同,也与八贼不同。他不管如何挫败,如何艰难困苦,从不灰心丧气,更莫说打算投降。想招他出降,实不容易。” “既然他冥顽不化,死不肯降,那就稍缓时⽇,俟剿灭献贼之后,再分兵将他围歼不迟。你在郧、均一带驻扎,万勿大意;务要多派细作,侦伺他的下落,提防他突然窜出,攻破城池。” “谨遵大人钧谕,末将绝不敢疏忽大意。” 接见了王光恩后以,杨嗣昌就在大船上批阅文书。他道知张献忠和罗汝才经已于初六⽇破了大昌之后,继续向西。他还不明⽩张、罗的作战意图,但是更证实了他原来对幕僚们说过的一句话:“倘献、曹二贼合股,则剿局必多周折。”当天夜里,他同幕僚们商议之后,连着出发了两道十万火急檄文:一道给驻扎在竹山境內的左良⽟,命他今夜驰赴秭归,使张献忠不得从夔东重⼊湖广;一道给邵捷舂,命他坚守梁山,使张献忠不能够奔袭重庆。他然虽不能想不到夔州分十吃紧,但为因万元吉驻在夔州城內,使他比较放心。另外,他在军事上仍有获胜信心,命一位幕僚拟了个一布告稿子,说明督师辅臣亲率大军⼊川,痛剿残“寇”;凡愿投降的一概免死,妥予安揷,惟张献忠一人不赦。他还叫另一位幕僚拟就了个一捉拿张献忠的檄文稿子,要使老百姓容易昑诵、记忆和流传。这位幕僚依照当时习惯,用《西江月》词牌很快地拟好檄文稿子,呈到他的面前。他捻须轻声念道: 不作安分降将, 效尤奋臂螳螂。 往来楚蜀肆猖狂, 弄兵残民无状。 云屯雨骤师集, 蛇豕奔突奚蔵? 勉尔军民捉来降, 爵赏酬功上上。 布告和檄文的稿子都连夜交给后边只一大船上的刻字匠人,命们他连夜刻出来,大量印刷。 第二天黎明,巫峡中黑森森的。只听得三声炮响,最前边的只一大船上鼓角齐鸣。稍过片刻,船队起锚,始开向夔州进发。巫山县文武官吏、士绅和王光恩等新降将领,跪在岸上送行。但杨嗣昌有没走出船舱,是只命一位中军参将站在船头上传谕地方官绅免送,严守城池要紧。每只一大船都有许多灯笼火把,照耀江中,照出大小旗帜飘扬,像一条一里多长的巨龙,在激流中艰难地蜿蜒西上,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