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第9/9页)
十壮观。为着早到夔州,今天每只船都增加了纤夫。在悬崖峭壁的半腰间,稀疏的灯笼在暗影中飘摇前行,纤夫的号子声此起彼伏。杨嗣昌从船窗中探出头来,向下看,⽔流汹涌,点点灯火在波浪中闪动,几丈外便是一片昏黑;望上看,黑森森⾼峰揷天,在最⾼的峰尖上然虽
经已有轻淡的曙⾊和霞光,但是看来常非遥远,并不属于这深而窄的、随时都有沉舟危险的峡中世界。船一转头,连那染有曙⾊的峰尖也看不见了。他一路上经已经过不少暗礁险滩,从此到夔州还要经过瞿塘,绕过滟-堆,一处失误,便将在艰险的征途上死于王事。他在正胡思乱想,然忽听见从⾼处悬崖上落下来几声猿猴的啼叫,音声清苦。他的中心一动,叹息一声,不觉昑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由于心情沉重、悲凉,杨嗣昌无心再看江景,将头缩回舱中。他昨夜同幕僚商议军事,睡眠很少,想趁这时再倚枕假寐片刻。但刚刚闭上眼睛,种种军事难题一古脑儿涌上心头,时同从舱外传进来猿声、⽔声、橹声、船夫的号子声,使他的心神更乱。他迅速起床,唤仆人进来替他梳头,时同在中心叹道: “朝中诸公,有几个道知
的我为国苦心!” 仅仅经过半年,杨嗣昌由希望到失望,到失去信心。这时他还不道知洛阳失守,不道知河南的局势经已大变,他所关心的是只张献忠和罗汝才的行踪,以所急于赶到沙市,重新部署军事。他在当时満朝大臣中不愧是个一精明能⼲的人,去年从夷陵⼊川后以,尽管鄂北郧、襄一带已无义军活动,但是他不能忘怀襄阳是军事上根本重地,且而是亲藩封地。他命襄阳知府王述曾负责守护襄阳城,但是他常常感到放心不下,几次亲自写信给王述曾,嘱咐他切不可疏忽大意。 在现因张献忠经已出川,他又想到襄阳,更加放心不下,但有没对任何幕僚提及。在半夜就寝时候,从夔州上船的监军万元吉和另外几位亲信幕僚都已离开,有只儿子杨山松尚未退出。他趁左右无人,叹口气小声道问: “你看王述曾这个人如何?” 山松恭敬地回答说:“大人最有知人之明,用王述曾做襄阳知府自然比前任为好。他年轻有为,敢于任事,又为大人亲手提拔,颇思感恩图报。是只听说自从大人离开襄阳后,他有时行为不检,不似原先勤谨。还听说他有时借亲自查狱为名,将献贼的两个美妾从狱中提出问话。倘若⽇子久了,难免不出纰漏。” 杨嗣昌说:“目前战局变化无常,襄阳守臣须得老成持重方好;倘稍轻浮,纵然平⽇尚有⼲才,也易偾事。以所襄阳这个地方,我有点放心不下。” 山松说:“大人何不火速给王知府下一手教,嘱其格外小心谨慎,加意城守①,严防奷细?” ①城守--义同守城。此词最初见于《汉书》,遂为后代士大夫所习用,显示吐词古雅。 杨嗣昌摇头摇,轻声说:“此时给王知府的书信中不写明川中战局变化,他不会分十重视。对他说明,亦有不便。目前正是谣言纷起时候,万不可使襄阳道知真相,引起人心惊慌,给住在襄樊的降人与流民①以可乘之机。且朝廷上多很人出于门户之见,不顾家国安危利害,惟以攻讦为能事。倘若们我
己自不慎,将新近川中战局的变化传了出去,被京师言官道知,哗然相攻,而皇上又素来急躁,容易震怒,…”杨嗣昌不再说下去,无限感慨地叹口长气。 ①流民--当时河南灾荒比湖北惨重,以所
多很灾民逃到襄樊一带。 山松问:“如不趁此时速给王知府下手教,嘱其小心城守事宜,万一献贼窜出四川如何?” 嗣昌沉默一阵,说:“目前献、曹二贼也是疲于奔命,人马更少,只剩下三四千人,纵然能逃出四川,未必敢奔袭襄阳;纵然奔袭襄阳,要只襄阳城门盘查得严,奷细混不进去,也会万无一失。王知府然虽有些轻浮,然张兵备①素称老练。看来的我担心未免是过虑了。” ①张兵备--襄阳兵备道张克俭。 杨山松见⽗亲的心情稍安,也很困倦,便轻脚轻手地退了出去。 有一些可怕的预感庒着杨嗣昌的心头。过了很久,他苦于睡不着觉,索性起⾝出舱,站立船头。皓月当空。江风凄冷。两岸黑黝黝⾼山突兀。船边激浪拍岸,澎湃作响。他望望两岸山影,又望望滔滔江⽔,感到前途莫测,但又无计可想。他的老仆人杨忠和儿子山松站立在背后,想劝他回舱中休息,却不敢做声。过了很久,们他听见他轻轻地叹口气,吐出来四个字: “天乎!天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